篇一:学党史交流讨论发言400字
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新时代党史故事400字左右有伟人的故事
学习党史让我知道了自党建立以来,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事迹,红色文化,还有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的红色故事。
邱少云,想必这个人物都听说过。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是,他那一次趴在草堆里,敌人为了防止有敌人,怕他们躲在草里,就放火烧了草丛。草丛里,除了邱少云,没有其他人,虽然火烧到了身上,但邱少云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大部队,一声不吭一动不动,最后火熄灭了,邱少云同志却壮烈牺牲了。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主席为她亲笔题的词。她虽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她却非常爱国,1942年刘胡兰加入儿童团,1945年10月,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6月,她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英勇牺牲。她在临死前,依旧不屈不挠,无所畏惧,冷静镇定。吉鸿昌,他是共产党员,他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抗日,努力为党工作。国民党早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了,所以把他逮捕了。逮捕之后,敌人虽然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但他依旧不屈不挠,临死的时候,还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就这样,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英勇的形象,却永运活在人们的心中,一段段可歌故事、一个个可泣的人物,正是他们勇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才能对得起英魂。
篇二:学党史交流讨论发言400字
党史商鉴读后感400字
篇一:
2001年6月,电视连续剧《长征》给了周大江很大的震撼:“我从中国共产党早年(1921年-1949年)的奋斗历程中获得了流星雨一般密集的启迪与灵感。”他发现,“在我国近100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是管理得最成功的一个现代组织;它在组织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也无人能望其项背。”“中共党史”与“企业管理”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竟然被周大江演绎出各种精彩而又引人入胜的新观点。因此,他写出了《党史商鉴》这本书。
《党史商鉴》用大量的经典案例加上相互契合的各种理论、观点,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出回答,一改国内著述界“以西方思想方法套用本土企业现状”的传统模式,弥补了本土企业管理理论的不足。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表示:“《党史商鉴》在书店已开始畅销。去年,人民社推出《做最好的自己》,发行40万册,在励志类图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我相信《党史商鉴》在经营管理类图书领域也能产生同样的影响。”
篇二: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这是一支特别能打的队伍。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的作战条件,实在是太悬殊了,然而,就是这样两支队伍,共产党方面是越打越有士气、越打队伍越壮大;而国民党方面是越打人心越散,越打人越少,以至于最后一溃千里。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作者周大江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拥有更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如果把装备、物资、地盘这些看作是“硬件条件”,那么,组织能力就是“软件条件”。
共产党在“硬件条件”上吃亏,但在“软件条件”上却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也就是说,如果光看“软件条件”,共产党才是绝对的强者。以强胜弱,这就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历史的必然。
可惜的是,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很多经验是方生方死的,根本无法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大的规模跨度下去验证。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党史,看到在一条长达百年的时间河流中,一个组织从13人发展到9000多万人的超大规模,如今仍然生机勃勃,那么可以推断,这个组织一定是掌握了关于组织管理能力的底层密码,这是真正值得被复盘的经验。我认为,这也是《党史商鉴》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商业管理著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篇三:
《党史商鉴》书揭示的组织能力建设的两个要点。
第一是组织激励的问题。以金钱驱动的“雇佣兵组织”,注定不能解决竞争与协作的组织悖论,只顾得了一头;而以使命驱动的组织,能够让每个成员自动用整体目标来校正个体目标,既力争上游又通力协作。
第二是组织赋能的问题。在权力下放之前,组织高层必须用共同思想来为一线员工赋能。这又分两步走:一是要不断提炼组织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二是要通过具体制度,比如“支部建在连上”,来持续传递共同思想。
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不能付诸行动的思想是苍白的思想。“共同思想”是我们可以从党史中学到的最宝贵经验之一,但遗憾的是,“共同思想”也是当代企业最缺乏、最不被重视的元素。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当一个组织把意义系统、共同思想、组织文化这三者编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精神穹宇”,这个组织就拥有了灵魂,这样的组织将无坚不摧。
篇四:
该书立意新颖独特,从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史中总结出现代组织管理的成功经验,并进而构筑了一整套厚实而严密的本土企业管理理论。
作者周大江认为,“今天的企业组织与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就是都必须以应对外部挑战为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挫折到胜利的奋斗历程所揭示的种种真理,对于今天的企业组织同样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近100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是管理得最成功的一个现代组织;其在组织管理方面所取得的许多成就,至今也无人能望其项背。”
《党史商鉴》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重大理论发现:从“党史常识”到“管理之道”只有一步之遥。也就是说,对管理思想的求索者来说,只要拥有了基本的党史常识,就拥有了全面领悟现代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的管理之道的必要条件,只需克服某种固有的思维惯性,就能轻易迈入先进管理思想的殿堂。
推荐访问:学党史交流讨论发言400字 党史 发言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