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建党研学心得体会
红色研学心得体会
红色研学心得体会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认真读了两部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根据许多名家的评价,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两本书英雄主义色彩太浓,和生活有一段距离。认真阅读这两部红色经典是因我儿子而起的,他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好看,提到《红星照耀中国》,他甚至有点激动地跟我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先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保尔的调皮、叛逆、机智、勇敢首先吸引了我;然后成长起来的保尔,以他的远见卓识、宏伟立场,超强的意志力,奋斗不息的精神,让我由衷敬佩,我从心底里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美国记者斯诺用西方人略带调侃的幽默语气,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星星之火燎原的过程和必然成因,我不禁感叹:这是真正的英雄在上个世纪那个宏伟的舞台上演绎的一部伟大史诗!
阅读红色经典,走近英雄的生活,英雄的形象更加伟岸地屹立在我的心中。
先贤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恰好,这个春天的4月,我所支教的蒋集九年制学校组织了一次红色研学之旅,踏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出发前,通过文字材料,我了解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概况: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境内的黄花塘镇,虽地处山村,但素雅清幽、风光旖旎,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虽建设时间不长,但历史辉煌、影响巨大,声名远播,浩气长存。
满怀敬仰之情,蒋集九年制学校千名师生走进纪念馆大门,我们先后参观了主体纪念馆、军部礼堂旧址、当年民居样式的旧址院落、新四军文化艺术纪念馆,孩子们队列整齐,有序参观,用他们的纪律性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感恩与崇敬。
疑为学之始,孩子们深受陈毅将军儒将风度、铁军纪律的感染,循着历史的足迹继续探索,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陈毅将军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陈毅酷爱读书,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书,一有空闲就看书。一旦读起书来,他就把眼前所有的事情都抛到脑后了。
有一次,陈毅找到一本自己梦寐以求的书。他拿着书,向母亲打了一声招呼,就躲到一间偏房里,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母亲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看见陈毅又是口中默念,又是不停地用笔在本子上面写写画画,那专注的神情,真是让人不忍心打搅他。
不一会儿,吃饭的时间到了。母亲一次又一次地来催他吃饭,可陈毅就是舍不得丢开手中的书。母亲没有办法,只好把特意为他做的饼和芝麻酱端来。陈毅一看,心里特别高兴,其实他的肚子早就饿了。于是,他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饼蘸芝麻酱吃,可眼睛一直牢牢地盯着书。
过了一会儿,母亲又给陈毅端来一碗汤。一进门,看见陈毅的模样,母亲笑得把碗里的汤都洒了出来。“娘,你笑什么呢?”陈毅非常不解地问。“傻娃子,你自己照照镜子看看吧!”
原来,陈毅用饼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盒里的墨汁,他的嘴巴上沾满了黑乎乎的墨汁!
陈毅看着仍笑个不停的母亲,自己也被逗乐了。他幽默地对母亲说:“喝点儿墨汁没有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陈毅将军少年便有读书志,博览群书,心系天下,后来战场扬威,横扫天下,终拜元帅。所以今天的孩子们,我们要好好读书,为美好的将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干革命需要“二杆子”,即“一手枪杆子,一手笔杆子”。打天下需要,建天下也需要。在新四军文化艺术纪念馆里,我们跟随每一张照片,认认真真地了解并回味,在那硝烟弥漫的日子里,我军的文化和艺术。比如我们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原来是当年十四岁新四军小战士何仿根据江苏六合民歌《鲜花调》改编而成。
依次参观了旧址和纪念馆,少先队员、共青团团员、共产党员代
表们,怀着对历史的进一步理解,怀着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先后在新四军主体纪念馆前重温誓词。“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时刻准备着!”一群少先队员,站在少先队队旗前的郎朗稚音触动了我的心弦,润湿了我的眼眶,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声音。没错,这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未来是希望是力量。我不禁联想到了新安旅行团,纪念馆里胡乔木亲笔题词: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程永远是全国儿童的典范。就是我眼前这么大的孩子,新安旅行团在历史的脚印里留下了晶莹璀璨的一幕幕。
我还了解到,新安旅行团1935年10月成立于淮安河下镇私立新安小学,就在这群孩子生长的地方不远处,这么近距离的感染,印象必定是深刻的。新安旅行团曾在周恩来和宋庆龄、陶行知、郭沫若、田汉等的支持和帮助下,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有一幅油画“陈毅同志与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亲切温暖,参观的那一刻,孩子们久久凝视。
我们踩着晨光来,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然后满怀崇敬,队列整齐,轻轻地走出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大门。
一次红色研学之旅,我们重温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时刻铭记:我们今天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经济发展来之不易,是党领导各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的!每当回忆起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斗志昂扬、充满勇气和力量!
篇二:建党研学心得体会
2018红色之旅研学心得体会:红船精神永存,垦荒精神不老
参加红色之旅,重走革命老一辈的道路,这次的红色之旅到达了南湖革命纪念馆、江山岛纪念馆以及大陈岛。我们在革命先辈走过的路上,回忆当时的场景,想起那段岁月,中国的成立实在是不易,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
首先我们来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馆长在启动仪式上殷切地鞭策我们,希望我们重温那段艰难而伟大的建党历史,学习那光荣而艰苦的垦荒精神。将近4小时的车程,小记者们在车上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很快打成了一片。首先来到了台州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台州的地形,台州分为几个地方?大陈岛是浙江第二大岛,大陈岛由哪几个岛组成?博物馆的二楼是台州古代的一些兵器和吉祥物的展示,三楼是描述台州古人的生活场景。通过参观我们理解了古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更让我们明白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学会感恩和宽容,更要学会吃苦耐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一江山岛纪念馆,也是我们和台州新华小记者的见面地。一进纪念馆,就看到两排黄色的大字“一江山岛登录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站是成功的”。让我们联想到了当年台州战士作战的雄伟场面,让人震撼!
第二天,我们坐船去了大陈岛。大陈岛由29个小岛组成,把他简单分一下就划分为上大陈岛和下大陈岛。到了码头,微风习
习,阳光普照。就像我们激动的心一样,暖暖的。来到大陈岛实验小学,校长和同学们亲切的欢迎我们的到来。作为人大代表的大陈岛实验小学的翁校长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讲述了她在岛上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将他们的“垦荒精神”传播出去,发扬光大。我们和台州小朋友一起联欢一起游玩,还种下了我们的友谊之树,希望我们友谊长存。
时间很快到了第三天,我们即将踏上返程,我们依依不舍。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这里学习,学习那垦荒精神,聆听革命奋斗故事。
篇三:建党研学心得体会
红色研学心得体会600字胜利山
假期,爸爸带我和妈妈去爬胜利山。它座落在吴起县城的西面。那里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所以叫胜利山。
山的半腰有一个高高的纪念碑,纪念碑的旁边有一个红军长征博物馆,博物馆正在维修可惜我没能进去。我们从旁边用石头搭成的小台阶上山,走到每个平坦的地方都有个雕像:有吹号的,有背小孩的,有缝草鞋的还有一个让我很奇怪的雕像,只有行李和一些随身用品。我心里暗想为什么没有人呢?我看了旁边一下旁边的石碑才明白。原来长征的时候牺牲了很多战士。战士们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就把衣服,行李,干粮和一些随身用品留给后面的战士。为战友送去温暖。
看完后我的心里很沉重,胜利山虽然没有黄山·华山·泰山那么有名,但是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勇于奉献的精神。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接下来就说一说我对于红色研学旅游的理解:
首先,对于红色或者红色文化内涵的界定,我们是需要随时代与时俱进的。过去,我们一看到红色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蕴含着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时刻,那种抛头颅,洒热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大无畏精神,那种根植于内心的血液沸腾的感
觉。但事实上红色的内涵早已由过去的革命精神得以延伸,其代表英勇无畏的同时,也是面对事物与挑战时的勇气,其代表对于革命成功的信念的同时,也是我们做事的坚定与决心。红色还包括面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对待事物的诚恳、求是,直面挫折的顽强、勇敢……
由此对于红色内涵的理解,红色研学旅游的意义也就得以丰富和拓展。红色研学旅行对于中小学生具有多方面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红色研学旅游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红色研学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他们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另外,今年正好是建党一百周年,展现新中国底色的红色旅游也将迎来大发展。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一代接一代的得到传承与弘扬。红色研学势必成为热门的研学课程,可以说红色研学是研学旅行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