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一定要有领导思维(二),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一定要有领导思维(二)
上篇文章,我们说写材料,一定要有领导思维,第一是要了解领导本人,第二是要学会站在领导立场思考。
今天,说说如何站在领导立场思考。
1、
思考有3个基本要素,一是立场,二是事实,三是观点。
立场是我们思考的位置,事实是思考的素材,观点是基于事实思考的成果。
尽管我们常常忽视潜在的立场,关注更加明显的事实和观点,但实际上,立场非常重要。
立场就是我们思考时所处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攸关的利益是不同的。
正因为如此,立场会影响我们看待事实的角度,决定了思考的方向、结果。
举个例子,一个写稿子任务,对于员工而言,他的立场是如何尽快完成任务,至于这个稿子产生多大影响、发挥多大效能,不是他考虑的优先项。
而对于领导而言,他的立场是如何利用一次讲话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关注的是:这个讲话要不要讲?讲什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益?至于稿子能不能按时完成,则是次要考虑选项。
你看,不同的立场,决定了不同的关注点。如果不能立足领导立场思考问题,就很难写到点子上,得到领导的认可通过。
2、
那么,如何立足领导立场思考呢?
你需要知道,领导立场与员工立场相比,有3个明显特点。
第一,工作看整体、看全局。
领导对单位是全面负责的,必然从单位工作整体效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换句话说,能不能实现、如何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是其工作思考的起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领导的生产部门要加快生产,而上级安全部门要求停工检查,那到底是停工还是加快生产?如何停工?又如何生产?你做决策时,就需要站在单位全局来综合衡量。
那么,如何思考,才能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
一般的方法是:站在单位整体发展的高度,搞清楚工作利在何处,弊在何处,利能不能最大化,弊能不能最小化,在利弊权衡中,想清楚这项工作到底要不要做,怎么做。
比如,组织干部培训,哪些人参加,培训什么课程,培训多长时间,具体怎么安排才不影响日常工作,等等,这就是从领导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整体和全局是有层次的,国家是全局,单位也可以是全局,站在什么样的全局思考问题,往往跟领导个人素质有关。一般来说,站位更高的领导,往往更具有战略思维,决策也更准确。
第二,工作看长远、看未来。
你首先要了解的是,一项工作的效益,在不同的时间段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你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是躺下休息,还是进修学习呢?休息对于当下是快乐的,对于未来则有损进步;
学习对于当下是痛苦的,对于未来则是有益的。同一件事,从不同的时间维度看,有完全不同的利弊。
领导对于单位工作是要长期负责的,即便是卸任,任期内的问题,也是要追责的。
所以,任何一个领导思考工作,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项工作,长期来看会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以当下和未来两个维度来衡量工作,会有8种情况:①当下有益、未来有益。②当下有害,未来有益。③当下有益,未来有害。④当下有害,未来有害。⑤当下无用,未来有益。⑥当下无用,未来有害。⑦当下有益,未来无用。⑧当下有害,未来无用。
对于领导而言,思考一项工作,不仅看当前的效益,更看长远的、未来的效益,确保当下有益、长远也有益,当前无害,未来也无害。
第三,工作看形势、看趋势。
我们常讲,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不要跟趋势做对,否则就难有成功。
作为领导,为了维护决策的正确和权威,不会逆潮流而动,给人以不识时务、不善决策的印象。反而,一定会积极识势、造势、用势,借助趋势推动工作、实现目标。
最关键的是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审时,看现在是不是最佳工作时机?二是度势,看工作是不是顺势而为?
先说审时的问题,一项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做,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开展工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检讨反思会。单位出了事故,必须趁着事故的影响还在,抓紧召开检讨反思会。如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影响已经淡化,再开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再说度势的问题,一项工作,如果借助趋势推动,就事半功倍,反之则会遭遇更大阻力,必须抓住最有利的形势推动工作。
举个例子,单位作风松散,如果平时抓,反而容易引起下属不满。但如果因作风松散出现了事故,就可以借助事故的影响,组织一系列的整顿活动,达到严格作风、解决问题的效果。
3、
把握了以上3个特点,站在领导立场思考,就有了方法。但为什么我们思考的结果,还会与领导相差太多呢?
这是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也就是用于思考的事实,不如领导全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加强与上级、同事的沟通、尽可能广泛地阅读文件和资料、力争做到掌握的信息量与领导相差不大。
如此,我们既了解领导本人,又掌握领导知晓的信息,还能够像领导一样看全局、看长远、看趋势,我们思考的结果,就会和领导相似,写出来的稿子,也一定是符合领导意图的。
推荐访问:思维 领导 材料 写材料,一定要有领导思维(二)